于金明院士新春賀詞:“愛”拼才會贏
回望走過的艱難歲月,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,可謂酸甜苦辣、五味雜陳,感慨良多、思緒萬千。這些年我們正是依靠著艱苦奮斗、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,用拼搏、實干、擔當和奉獻書寫了山腫(山東省腫瘤醫院——編者注)跨越式發展的新畫卷,充分印證了愛拼才會贏!用心用愛去拼搏才能贏得勝利!出身不能選擇、時代也不能選擇,但命運通過奮斗可以改變。只要心中充滿對黨、對事業和對醫院濃濃的摯愛;只要大公無私、心無旁騖的頑強拼搏,就能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、取得一個又一個成績,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。
回想我的成長經歷,我一直把“爭第一、求完美”當作座右銘,爭第一意味著最忙;求完美則意味著最累。因為我深知一個道理,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。何況我一不是富二代,小時候經常為吃不飽肚子而發愁,春節能有一件新衣服穿就高興的不得了;二是官二代和我更不沾邊,父母都是“面朝黃土背朝天”的農民;三是我認為自己也不聰明,經常自嘲也不是畢業于所謂的“雙一流”名牌大學;在長期的美國留學期間,我如饑似渴、惜時如金,總是最早一個到達和最晚一個離開實驗室,努力學習國際上最先進的放療技術,立志學成歸來后報效祖國;在回國后的醫生時代,我多年堅持每天早上5點多第一個到病房,常常要喊夜班護士開門,看病歷和查文獻;剛從美國回國的前兩年,我帶頭春節除夕和初一值班,第三年即使已經當了副院長,還是仍然堅持假期值班。我把學習當作樂趣,把工作當成享受,從未覺得辛苦。白天臨床忙診療、晚上讀書做科研,以至于有一次讀書至深夜,我困乏至極,舉著書的手猛地落下來,砸到筆筒里一支尖尖的鉛筆上,從此我的手指上就留下了一個永不褪色的黑色瘢痕,也成為我刻苦拼搏的佐證??恐鴰资耆缫蝗詹环?、不認命、不停步的“倔強”,我從一名農民成為院士,即便是現在已經所謂功成名就了,依然晚睡早起、學而不綴,一天能睡5個小時就是很大的奢侈。我始終堅信,是黃金黃土埋不住,是金子總會發光的,是雄鷹總會飛翔的;我也時常告誡我的學生們,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天上不會掉餡餅,“有為有位”;多年來我經常問自己一句話:憑什么人家非要看得起我,大家都是兩個肩膀一個頭,為什么我就不行呢?孩提時代奶奶經常給我說的一句話是:不能只看到狼吃食,看不到狼受罪;我經常跟大家說,工分和口糧都是靠自己辛苦掙來的,在取得成績的時候沒必要去刻意感謝誰,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不能抱怨誰,世上沒有救世主,也沒有神仙皇帝,只有自己救自己。
回想我院放療學科走過的歷程,從當年連自己醫院都瞧不起的“三科”(一科是外科;二科是內科),一步步發展成為全國臨床規模最大、專業技術實力最強和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學科,我們用心血和汗水愣是把一個不起眼的學科做成了全國標桿學科,這背后的心酸和辛苦只有經歷過的放療人才會感同身受。我要求新生代們要接續奮斗,不斷創造新的輝煌!
為什么我們團隊打開了國際“精確放療”的大門,因為我們十幾年如一日天天工作到半夜,扎在病房、定位室和實驗室,有一年面試博士就是晚上在CT室定位。吃包子、喝雞蛋湯幾乎是永不變的晚餐標配。就是靠著這股子拼勁、闖勁和沖勁,我應邀在美國腫瘤臨床年會上作主旨報告,成為走上國際腫瘤診療舞臺的中國第一人,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實力;我們團隊十年榮獲了三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、一項省最高獎和七項省部一等獎,被省委、省政府評為山東省十大優秀創新團隊,并記集體一等功;如今放療科人才濟濟,形成了結構合理的四個層次梯隊,“90后”的科主任在JAMA、Lancet子刊發表文章、榮獲全球美國放療年會唯一國際優秀論文獎。更令人期待的是,我們申報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初戰告捷,有望在今年實現我省零的突破,我院放療學科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全國的標桿!
坦率的說,我擔任院長的這屆班子,是醫院發展最快和最好的時期,“拼搏基因、創新基因、和諧基因、開放基因”;“干就干最好,爭就爭第一”就是我們山腫的文化;雖然不能都當第一,但是不能不拼、不能不爭第一,就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那樣“事爭一流、唯旗是奪”。我也常常問自己,在醫院發展的長河里,是想留下流星那樣短暫的輝煌,還是留下拼搏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,答案當然是后者?;叵肷侥[的發展歷史,從當年貧瘠荒涼、籍籍無名的“濟南西伯利亞”一躍發展成為國際知名、國內領先的腫瘤??漆t院,更是多年來我們頑強拼搏的真實寫照。建院初期,我們艱苦創業、埋頭苦干;近十年來勇擔當、善作為、促發展,推動醫院各項事業登上新臺階。疫情期間,我們堅持一手抓防控,一手抓醫療,不僅實現了“零感染”,而且醫院各項主要業務指標呈25%以上持續增長;我們解放思想、大膽改革,實行干部競聘上崗、調整績效分配、開展工作月考核等創新舉措,充分調動了青年骨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;我們引進多位學科帶頭人,填補學科空白,帶動薄弱學科發展,各項工作呈現出嶄新局面;針對當前腫瘤診療不規范的亂象,不能像馬克˙吐溫批評的那樣“手里拿著錘子的人看到什么都是釘子”,也不能把科室當成自留地,想種什么就種什么,想什么時候種就什么時候種,我們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固定時間、固定地點、固定專家、全覆蓋、無死角的免費會議MDT,為所有住院患者提供規范化、高端化、同質化的診療方案。一個盒飯一碗湯、連續工作7小時是常態,全年332場使3.2萬例患者獲益。質子中心建設令人矚目,從提交申請到正式動工僅有短短的132天,夢想照進了現實;而從開工建設到投入使用僅為兩年半時間,創造了世界之最,被國際同行們稱為“中國速度”“山東速度”“濟南速度”“Dr.于速度”。一路走來,并非一帆風順,我也曾N次想過退縮,但又N+1次的努力,事實證明:成功者往往是在別人放棄的時候又努力了一把!
我常想,為什么一個又一個奇跡能夠在山腫發生,為什么一個又一個夢想能夠在山腫實現?是因為我們深深熱愛著這片我們為之奮斗的土地,深深崇尚著醫者這份偉大而神圣的事業,有執著的信念,有堅韌的品格,有實干的精神,有拼搏的勁頭,激勵著我們為夢想孜孜以求、永不懈怠,而不是刻意的做給誰看和所謂的“墨菲現象”,或者做太陽底下點燈的表面文章或無用功。我常說,我們不是命好,而是在拼命,我們要感謝、感激和感恩偉大的黨、偉大的時代和我們的醫院。感謝只是言語表達;感激則是在心里;而感恩是要付諸行動去報答。今年是我當選院士的第11個年頭,山腫也迎來了高歌猛進、蓬勃發展期,有人說是我推動了醫院的快速發展,更有甚者說沒有我就沒有醫院的今天;而我認為是醫院培養和造就了我,今天的我只是醫院普通的一份子,我的成長完全得益于黨和組織的培養,得益于這個偉大的時代,得益于醫院這片熱土,得益于我們團隊、家人及全院職工的大力支持。多年來,我時刻用“忠誠、干事、擔當、廉潔、厚道”這十個字來勉勵自己,甘當為醫院看家護院的戰士、為患者守護健康的衛士、與癌癥對決廝殺的斗士、為醫學發展拼搏的勇士,做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的“傻子”。
每當送別患者痊愈出院時,每當看到患者被排除癌癥誤診淚如雨下時,我就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醫生莫大的欣慰、滿足和無上的光榮,所以我再忙也幾乎雷打不動地每周拿出三個上午看門診和查房,以至于我一直是醫院門診量最多的醫生;當看到今天的山腫人才隊伍群星閃爍、科研創新碩果累累,干部職工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時,我的內心為此倍感驕傲和自豪!這份成就、這份滿足、這份摯愛,就是我一直以來為之拼搏奮斗的動力所在,也將繼續成為我前行路上的力量源泉!